判斷防爆電纜盤的防爆等級與環境是否匹配,核心是先明確使用環境的 “爆炸危險等級",再核對電纜盤的 “防爆標識參數",確保兩者在 “防爆類型、危險區域劃分、氣體組別、溫度組別" 四大關鍵維度一致。整個判斷過程需遵循國家防爆標準(如 GB 3836 系列、GB 50058《爆炸危險環境電力裝置設計規范》),具體可分為 “環境等級確定" 和 “電纜盤參數核對" 兩大步驟,細節如下:
爆炸環境的等級由 “危險區域劃分"“爆炸性氣體 / 粉塵組別"“溫度組別" 三部分組成,需先通過現場調研或設計資料確定這三個參數,這是匹配防爆電纜盤的前提。
根據環境中 “易燃易爆介質的存在時間、濃度",爆炸危險區域分為氣體爆炸環境(0 區、1 區、2 區)和粉塵爆炸環境(20 區、21 區、22 區),防爆電纜盤需對應匹配(氣體環境用 “II 類" 電纜盤,粉塵環境用 “III 類" 電纜盤,不可混用):
0 區:連續、長期或頻繁出現爆炸性氣體混合物的區域(如密閉的油氣儲罐內部,極少用于電纜盤場景,因電纜盤多為臨時供電,極少進入 0 區)。
1 區:正常運行時可能偶爾出現爆炸性氣體混合物的區域(如油氣罐區的泵房、化工反應釜附近)。
2 區:正常運行時不太可能出現,即使出現也只是短時間存在的爆炸性氣體混合物的區域(如化工車間的外圍通道、油氣罐區的下風側)。
粉塵環境(20/21/22 區):類似氣體環境,需對應選用 “III 類" 防爆電纜盤(如面粉加工廠、煤粉倉附近)。
根據介質的 “最大試驗安全間隙(MESG)" 或 “最小點燃電流比(MICR)",氣體 / 粉塵分為不同組別,組別越高,防爆要求越嚴格,電纜盤的組別需≥環境介質組別:
氣體組別(常見):
IIA 類:丙烷、乙烷等(MESG≥0.9mm);
IIB 類:乙烯、乙醇、丙烷等(0.5mm≤MESG<0.9mm);
IIC 類:氫氣、乙炔、二硫化碳等(MESG<0.5mm,最危險)。
粉塵組別(常見):
根據介質的 “低點燃溫度(MIT)",溫度組別限制了防爆設備的 “最高表面溫度",電纜盤的溫度組別需≥環境介質的溫度組別(即設備最高表面溫度≤介質低點燃溫度):
防爆電纜盤的外殼或銘牌上會標注完整的防爆標識(如 “Ex d IIB T4 Gb"“Ex ia IIC T6 Da"),需拆解標識中的 “防爆類型、設備保護級別、組別、溫度組別",與第一步確定的環境參數逐一匹配,所有維度必須符合,不可降級使用。
防爆標識的通用格式(GB 3836.1):
Ex 防爆類型 組別 溫度組別 設備保護級別(EPL)
示例:“Ex d IIB T4 Gb" 拆解如下:
Ex:防爆產品通用標志;
d:防爆類型(隔爆型,最常見;其他類型如 “ia" 本質安全型、“e" 增安型,需根據環境選擇,如 0 區需 “ia" 型,1 區可 “d" 或 “ia" 型);
IIB:氣體組別(對應環境 IIB 類介質,不可用于 IIC 類環境);
T4:溫度組別(設備最高表面溫度≤135℃,可用于 T1~T4 類環境,不可用于 T5/T6 類環境);
Gb:設備保護級別(用于 1 區的氣體環境,若為 “Gc" 則僅用于 2 區,需匹配環境的區域劃分)。
除了參數匹配,還需確認電纜盤的防爆標識 “真實有效",避免使用無資質的偽劣產品(無標識或標識虛假的產品無防爆性能):
查看標識完整性:銘牌上需同時標注 “Ex 標識、防爆類型、組別、溫度組別、EPL、防爆合格證號"(如 “CNEx23.XXXX"),缺一不可;
核查防爆合格證:通過 “國家防爆電氣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(CQST)" 等平臺,輸入電纜盤的防爆合格證號,查詢產品信息是否與標識一致(防止偽造合格證);
檢查防爆結構:若標識為 “隔爆型 d",需目視確認外殼無破損、防爆接合面無劃痕(破損會破壞隔爆性能,即使標識匹配也不可用)。
先查環境:定區域(0/1/2 區)、定組別(IIA/IIB/IIC)、定溫度(T1~T6);
再看標識:拆防爆類型(d/ia)、拆組別、拆溫度、拆 EPL(Gb/Gc);
嚴匹配:組別不降級、溫度不超標、區域對 EPL、類型對環境;
驗合規:查合格證、看結構、無破損。
例如:某化工車間(1 區,介質為乙醇,IIB 類,MIT=160℃→T4 類),需選擇 “Ex d IIB T4 Gb" 或 “Ex ia IIB T4 Gb" 的防爆電纜盤,若選用 “Ex d IIA T3 Gc",則因 “組別低(IIA<IIB)、溫度組別低(T3<T4)、EPL 不匹配(Gc 僅 2 區)",屬于嚴重不匹配,存在極大爆炸風險。